上海月嫂服务机构差评分析
1、专业能力不足
部分月嫂在黄疸处理、喂养、急救等关键环节存在明显短板。例如,有用户反馈月嫂未按医院指导科学晒黄疸,导致宝宝皮肤受损;另有案例显示,月嫂因午睡延误宝宝喂养,引发低血糖送医。此外,月嫂用酒精擦肚脐、绑腿防罗圈腿等传统陋习频现,暴露出科学护理知识缺失。
2、服务态度与责任心差
一些月嫂对产妇和宝宝的需求漠视,如午睡时对宝宝哭闹装听不见,或抱怨孩子娇气。更有甚者,因用户指出操作错误便摔奶瓶、提前离职且拒退费用。还有月嫂将宝宝脏衣服与自己袜子混洗,引发交叉感染,卫生意识堪忧。
3、资质造假与培训缺失
部分机构宣称月嫂持“高级证书”,实则通过速成班获取,经验介绍掺水。例如,有用户发现月嫂证书为几天速成班考取,带娃数量与简历不符。此外,月嫂资质审核不严,存在健康证造假、无从业资格等问题。
4、沟通与售后问题
机构对用户投诉推诿责任,如督导简单询问后归咎于用户要求过高,仅退少量费用。还有用户反映,联系客服后两天才安排督导上门,解决问题的态度消极。
5、卫生与安全隐患
部分月嫂操作不规范,如冲奶粉前不洗手、毛巾混用、宝宝衣物与成人袜子混洗,导致宝宝起红疹。此外,有月子会所被曝出证照不全、食品经营许可缺失、厨房卫生不达标等问题,严重威胁母婴健康。
6、虚假宣传与合同陷阱
一些机构夸大月嫂资历,如宣称“服务20余户家庭”,实际经验严重不足。还有机构在合同中模糊服务内容,如未明确节假日工资、工作时间等,导致后续纠纷。
7、行业监管缺失
月子会所等新兴业态缺乏统一准入标准,多头监管导致盲区。例如,部分会所无需卫生、食品前置审批,仅申领执照即可开业,消费者维权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