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

    不自理老人心理疏导案例:这些沟通技巧最有效

    十月阳光家政公司发布 阅读量 24次      2025-07-11 09:21:38

    不自理老人心理疏导案例:以叙事赋能与情感支持为核心的实践

    一、案例背景:失能老人的价值感重建

    93岁的盛伯因三年前摔跤导致大腿骨折,需借助轮椅出行。子女忙于工作,他长期独居,逐渐产生“无用感”和孤独情绪。社工通过叙事治疗中的生命故事回顾法,帮助他重建自我价值感:

    1. 叙事赋能:社工与盛伯共同绘制生命线,将其人生分为童年、青年、中年、老年四个阶段,引导他重新串联经历。例如,盛伯回忆抗日战争时期被迫在日军工厂劳作的艰苦经历,社工肯定其“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坚强”,帮助他发现自身闪光点。

    2. 情感支持:社工以陪伴者角色疏导他对“死亡”的恐惧,通过积极老化视角引导他规划暮年生活。例如,鼓励他与家人共同制作生命故事小册子,将过往经历转化为文字,增强正面认知。

    3. 成效:盛伯逐渐走出“叙事闭锁”状态,主动参与家庭活动,情绪趋于平静,重新找到生活意义。


    二、沟通技巧:从倾听、共情到行动支持

    1. 倾听与积极反馈

    ·  案例:社工在盛伯讲述艰苦经历时,通过点头、回应“您当时一定很不容易”等方式表达理解,避免打断或急于给出建议。

    ·  技巧:使用简单语言、语速适中,对听力下降的老人配合动作与眼神交流(如轻拍胳膊),增强信任感。

    2. 共情与深度理解

    ·  案例:当盛伯因支气管炎住院后情绪低落,社工从“谈死不吉利”的观念出发,以“规划暮年生活”为切入点,引导他坦然面对衰老。

    ·  技巧:观察非语言信号(如表情、肢体动作),当老人嘴上说“没事”但皱眉时,及时询问“您看起来有些担心,愿意和我聊聊吗?”。

    3. 行动支持与资源链接

    ·  案例:社工联动志愿者将盛伯的生命故事撰写成册,并组织家庭聚会共同阅读,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。

    ·  技巧:结合老人兴趣安排活动(如书法班、手工制作),或链接专业资源(如心理咨询师、康复师),提供实际帮助。


    三、“十月阳光”的适配性:叙事治疗与情感支持的延伸

    若选择“十月阳光”的保姆服务或护理服务,其合作模式可进一步强化心理疏导效果:

    1. 定制化护理方案:根据老人心理状态调整护理计划。例如,对抑郁倾向的老人增加陪伴时间,通过聊天、读书读报等方式缓解孤独。

    2. 家属协同支持:通过培训家属沟通技巧(如避免指责、多鼓励),形成家庭-机构联动机制。例如,社工指导盛伯子女定期电话探望,并分享他的生命故事册,增进亲子情感连接。

    3. 叙事治疗工具应用:借鉴“十月阳光”在家政服务中的叙事经验,为老人设计“人生回顾相册”或“口述历史视频”,帮助其重拾价值感。


    四、关键启示

    1. 心理疏导需个性化:针对失能老人的自卑、孤独等情绪,需结合其人生经历设计干预方案,避免“一刀切”。

    2. 沟通技巧需灵活:通过倾听、共情、行动支持三步法,逐步建立信任,引导老人表达真实需求。

    3. 社会支持网络重要:联动家庭、社区、专业机构,为老人提供多层次情感支持,缓解照护压力。

培训或月嫂/育儿嫂/保姆/催乳服务请留言